中新网12月5日电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“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: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”边会5日在迪拜举行。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通过视频参会发言,他表示,应加大绿色金融供给,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“截至9月末,中国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5万亿,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银行。”王景武表示,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,发展绿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。
王景武介绍,近年来,中国工商银行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,在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大行担当。积极稳妥推进“双碳”工作,在投融资政策中突出“绿色”导向,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,合理配置信贷资源;中国工商银行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。践行绿色金融一票否决制,将绿色信贷要求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工商银行首创绿色投融资分类管理制度,推出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,率先发布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结果,是全球最早开展此类研究的金融机构之一;除此之外,中国工商银行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,以工行方案促进全球气候治理。其作为唯一中资机构,参与了联合国《负责任银行原则》制定工作,牵头起草了《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》。
“当前,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在形成广泛共识,金融机构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。”王景武如是说。
对此,王景武提出了几点建议:一是凝聚绿色发展共识。强化开放、共享理念,凝聚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,持续深化绿色金融、转型金融、气候投融资等领域的交流合作;二是加大绿色金融供给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,一体服务好节能、减污、降碳、增绿、防灾;三是强化风险防范。统筹发展与安全,做好环境与气候风险全流程管理,加强对气候风险的识别、预警、评估和管理;四是加强信息披露。通过持续、有效的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,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氛围,共同改善环境表现。
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,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。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及时预判今冬明春呼吸道疾病总体形势、流行特点、发展趋势,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每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。近期,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,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。根据监测,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,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,未发现新病毒和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。因此,公众不必过于担心甚至恐慌。
经过3年多的抗击新冠疫情斗争,我国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,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当前,我国的医疗资源、药物储备是充足的,应急方案、防控措施是得力的,完全可以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。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眼下仍需广泛动员各方力量,统筹调配医疗资源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,做好健康科普宣传,让群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地看病就医。
科学配置医疗资源,畅通双向转诊通道。近年来,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,初步建立了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”的模式。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做好分级诊疗,畅通转诊渠道,跨科跨院调剂人员,保障医用物资供应,推广互联网医疗,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。发挥医联体作用,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。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,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,根据患者数量分开午间、夜间和周末门诊,延长服务时间,不断优化挂号、检查、缴费等救治就诊流程,方便群众就医。
坚持中西医并重,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。中医药具有“简便验廉”的特点,在疾病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抗击新冠疫情期间,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筛选出“三药三方”等有效方剂,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。实践证明,应对急性呼吸道疾病,中医历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突出优势,可以大有作为。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,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,不断提升防治效果。
坚持预防为主,提高全民健康素养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。要树立“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”理念,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。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,保持社交距离,避免家庭、单位内交叉传染。大医院人员密集,等候时间长,交叉感染风险较高,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,建议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。做好流感等疫苗供应保障和接种服务,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尽早接种疫苗,降低患病风险。做好个人防护,不带病上班,不带病上学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(人民日报 白剑峰) 【编辑:房家梁】
联系人:Welcome彩票注册
手机:15179844800
电话:0415-32908935
邮箱:32908935@etang.com
地址: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